守护最美劳动者|刚柔并济 破解执行僵局
时间:2025-11-12 文章来源: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近日,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秉持“如我在执”理念,在一起棘手的劳动争议执行案件中,不仅成功为申请执行人董某追回赔偿款,更主动延伸司法职能,联合多部门为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仲裁胜权益,执行遇困境
申请执行人董某曾在吉林市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工伤导致伤残,生活陷入困境。后经劳动仲裁裁决,该公司需赔偿董某各项损失共计10万元。然而,裁决生效后,该公司并未履行义务,董某遂向龙潭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立即对被执行企业的财产情况进行调查,却发现该公司除一批货物外,并无其他可供执行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法院依法迅速查封了该批货物。
但新的难题随之出现:若对该批货物进行司法拍卖,不仅评估、公告、拍卖流程漫长,而且该货物需求针对性较强,存在极大的“流拍”风险。一旦流拍,以物抵债,申请执行人董某也难以接收和变现。更重要的是,执行法官了解到,董某因工伤无法从事原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仅靠摆地摊勉强维持生计,家庭经济状况十分窘迫,急需用钱。
法院出实招,纾困解民忧
面对“拍卖时间长、流拍风险高、申请人急用钱”的三重困境,法官果断转变工作思路,坚持“刚柔并济”。一方面,强化执行威慑,执行法官多次约谈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明确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延伸司法服务,鉴于董某的特殊困难,法院主动将执行工作向前延伸,积极与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董某解决了摆摊设点的实际困难,为其开辟了一条“生计保障线”。同时,法院还主动联系民政部门,反映董某因伤致贫的状况,协助其准备相关材料,为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提供帮助,缓解其燃眉之急。
多管齐下见成效,案结事了暖人心
法律的强制力与司法的温情形成了有效合力。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被执行企业终于意识到逃避履行义务终究无法解决问题,于是主动筹措资金,将执行款全额交付至法院账户。
当执行法官将执行款交到董某手中时,他激动地表示:“法院不仅帮我要回了执行款,还替我操心摆摊和低保的事,真是太感谢了!”
这起案件的顺利执结,是龙潭区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缩影。它不仅仅是一笔欠款的追回,更是人民法院在办案中厚植为民情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具体体现,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原文链接:http://jlfy.e-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664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