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未”来丨“模拟法庭 + 法律课堂”为成长披上“法治铠甲”
时间:2025-11-12 文章来源: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入庭!”当这句庄重的口令从长春市宽城区实验小学的“书记员”口中传出,一场以“校园欺凌引发的伤害案”为原型的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帷幕。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将模拟法庭“搬进”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了解了法庭的规则,更读懂了“正当防卫”“未成年人保护” 背后的法律初心。
“沉浸式”演绎:“小角色”演绎“大庭审”,让法律“看得见”
距离模拟法庭开始还有 10 分钟,扮演“辩护人”的学生仍在与同伴反复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条款,另一边,“书记员”对着镜子练习口令,调整站姿。
随着法槌敲响,庭审程序有序推进。“公诉人”手持案卷,清晰陈述案件的案发时间、地点及核心事实;辩护人则围绕“正当防卫”核心争议点展开辩护,在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时条理清晰,针对防卫是否过当进行论证;审判长依规把控庭审节奏,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规范引导,让现场师生直观感受到司法程序的严肃性。
旁听席上,有学生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证人发言前要签保证书”,将庭审细节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前排老师举起手机,记录下“控辩双方激烈辩论”的画面……法律不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而是通过直观的场景演绎与主动观察,逐步融入学生认知。
专业化解读:以案释法破难点,图文并茂传新知
模拟法庭落幕,但法治教育的深度延伸才刚刚开始。法院干警首先肯定了小演员们的用心:“从法条背诵到语气神态,能看出大家提前做了很多准备,这为理解法律争议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后,法院干警开展“靶向式”普法,聚焦案件争议焦点,深入剖析“正当防卫的边界”,帮助同学们理解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针对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不法侵害的持续性”等核心法律问题,干警通过可视化教学方式,用画数轴的形式清晰标注不同年龄段的责任分界,以串联时间线的方式梳理不法侵害的发展脉络,让抽象的法律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
生活化延伸:聚焦痛点讲维权,详解权利救济路
法院干警还结合学生们提出的“起侮辱性绰号”“强行借钱”“陌生人索要联系方式”“被恶意P图”等校园高频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并结合案例明确具体维权路径。
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普法让他们真切认识到,法律不仅是规范行为的“标尺”,更是守护自身安全的“坚强后盾”。
未来,宽城法院将持续深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领域,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延伸法律服务触角,让法治关怀直达校园一线。同时,法治副校长将切实扛起职责,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风险防范指导,以专业司法担当筑牢校园法治屏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位少年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向阳而行。
原文链接:http://jlfy.e-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663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