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丨一封手写感谢信背后的司法温度
时间:2025-11-21 文章来源: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近日,前郭县人民法院法官收到一封来自案件当事人张某的手写感谢信。信中的真挚话语,不仅承载着对法官工作的深深谢意,也彰显了前郭法院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
此前,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高某借款20万元,后因经营不善,在两次偿还部分款项后,剩余的65000元迟迟未能结清。高某多次催讨未果,最终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偿还本金65000元及相应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迅速厘清了案情脉络,但也面临一个现实困境:张某已年过七旬,长期居住在外地且身患疾病,无法亲自到庭,若线下庭审,不仅会给张某带来奔波负担,也可能导致案件审理延期,为减轻当事人诉累,高效化解矛盾,承办法官当即决定组织“云庭审”,打破空间阻隔,通过线上方式将法庭“搬”到当事人的家中。
庭审中,法官没有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张某并非恶意拖欠,确因年老多病、经济拮据而力不从心,但他表达了还款意愿,提出希望能用自己的工资收入“慢慢偿还”。
找准矛盾症结后,承办法官主动充当“沟通桥梁”,一方面向张某释明相关法律法规,讲清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法官也耐心地向高某说明张某的实际困难与诚恳态度,并转达了其分期还款的方案。
法官细致入微的沟通和高度的责任感,深深打动了高某,他回想起与张某往日的情分,也体谅其当下的困境,最终当庭表示:“法官,您说得对,大家都不容易。这利息,我不要了!”高某自愿撤回了关于利息的诉讼请求,双方就65000元本金的偿还达成了一致意见。
纠纷成功化解后,张某特意手写了一封满载感激之情的信笺寄至法院。未来,前郭法院将继续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做实定分止争,以温情化解心结,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深入人心。
原文链接:http://jlfy.e-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802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