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激活多元共治“一江春水” 包头九原区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
时间:2025-11-17 文章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网 作者:佚名
“对方一直以为在外地无法到现场达成协议,没想到只花了两个小时,就走完所有程序,真正便利了老百姓。”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一起服务合同纠纷的当事人拿到司法确认裁定书后感慨道。
这起纠纷的顺利解决是九原区人民法院深度融入区综治中心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近日,九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肖强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自九原区综治中心正式运行以来,该院深刻把握融合对接综治中心的重要意义,通过平台延伸、全域布点、精兵驻点等方式,在参与和推动实质化运行上实现关键突破,构建起“综治前端化解—诉讼后端保障”的矛盾纠纷治理体系,为综治中心高效运转注入专业司法动能。
为提升调解效率,九原区法院将“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延伸至综治中心,实现法院调解平台与综治中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同时,通过“云法庭”“线上调解”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远程司法服务,极大地减轻当事人诉累,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以往因为一方当事人无法到现场,会造成调解工作推进滞后;现在,我们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真正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的办案宗旨。”九原区综治中心调解员程德军说。
据了解,九原区法院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有关功能,与综治中心共同制定联动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形成解纷合力,为深度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在人员配置上,该院专门选派了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法官、法官助理,采取“常驻+联络人对接”双轨模式入驻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
“法院、劳动部门、民警都来帮我们,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农民工赵某紧握着九原区法院派驻综治中心法官要建霞的手说。
2025年春节前夕,赵某等四名农民工却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在立案窗口前红了眼——包工头突然没了踪影,一年的辛苦钱眼看要打水漂。“我们就想拿钱回家过年,他跑了我们咋办?”众人情绪异常激动。
综治中心掌握情况后,迅速启动联动机制,要建霞随即介入,一边安抚赵某等人,一边联系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上门固定用工记录、欠薪凭证等关键证据,并为其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当场完成立案。
“拖欠工资可不是小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嫌犯罪,要判刑的。现在主动来调解处理,把钱还上,对双方都好。”随后,要建霞拨通包工头的电话,引导其主动履行义务。没过多久,包工头赶到综治中心并在多方见证下,签订分期付款协议,要建霞当即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让这起纠纷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
据了解,九原区法院联合综治中心制定联动流程,打破信息壁垒与职能边界,加强部门协调,依托多元解纷平台,以联席会议、联合调解等方式,多方协同攻坚解难题。
“物业纠纷案件怎么办?涉及多名业主纠纷怎么调?多元解纷机制如何用?”近日,九原区法院法官为调解员们献上了满满的物业争议解纷“干货”。
记者了解到,结合近年来频发性案件的审理情况,九原区法院不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重点讲解相关法律适用,并组织调解员旁听庭审,“零距离”学习司法调解技巧,为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积累实战经验。
调解员连维胜表示:“有专业的法官讲解法律知识,对我们的调解工作非常有帮助。”
“法官的专业指导和专门培训,显著提升了基层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法院与综治中心的数据互通、研判联动,使得苗头性、倾向性矛盾能更早发现、症结消弭更精准,进一步将风险化解于萌芽。”肖强说。
此外,该院还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与普法宣传,以“调解+普法”模式为抓手,通过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促普调结合齐步走,让辖区群众在纠纷化解过程中汲取法律知识,实现“1+1>2”的效果。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坐堂审案”到“靠前服务”,九原区法院以融入综治中心为支点,撬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的深刻变革,让司法力量成为基层善治的“稳定器”。来源:法治日报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752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