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重整盘活核心资产 困境房企重绽新生之光
时间:2025-11-19 文章来源:北京法院网 作者:佚名
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兴隆西街,一片烂尾多年的别墅群悄然矗立,荒草丛生的院落与周边繁华喧嚣的CBD商圈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片占据着城市核心地段长达十余年的“城市伤疤”,宛如一颗扎在城市发展肌理中的刺,不仅无情地浪费着本就稀缺的土地资源,更成为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摇头叹息的焦点。然而,随着司法重整程序的有力启动,这个看似陷入死局的困局正迎来新的转机。
困境:106亿债务重压下的烂尾深渊
鑫某公司曾经怀揣着美好的愿景,精心规划在这片黄金地段打造高品质的别墅区。那时候,他们眼中的这片土地,是孕育财富与梦想的摇篮。然而,房地产行业犹如一片变幻莫测的海洋,其剧烈的波动瞬间击碎了鑫某公司的美梦。企业的资金链突然断裂,36栋已经取得产权证的别墅,因实际建造不符合规划设计被认定为“违建”而遭遇拆除后,陷入了重建停滞的困境,迅速从众人眼中的“黄金资产”沦为沉重的“包袱”。
负责本案的法官马勇回忆道:“第一次来到项目现场时,看着这片荒废多年的别墅骨架,心情格外沉重。”企业深陷担保链的巨大漩涡之中,资产被多家法院轮候查封,各类债务规模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高达106亿余元。更让人棘手的是,由于项目长期停滞不前,职工安置问题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迟迟得不到解决,债权人的耐心也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逐渐消磨殆尽。
破局:司法重整引入“挽救活水”
面对这一错综复杂的局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10月依法受理了鑫某公司的重整申请。如何破解这个看似无解的困局,成为摆在办案团队面前的首要难题。
马勇坦言:“那段时间,我们与管理人团队几乎天天开会到深夜。”他们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既要依法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又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经过多轮深入的论证,办案团队最终确定了“引入共益债投资 + 推动项目续建”的重整思路。
然而,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并非易事。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这个烂尾多年的项目就像一个烫手山芋,多数投资者都望而却步。管理人团队成员回忆道:“记得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意向的投资机构,但在实地考察后,对方还是打了退堂鼓。”当时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之中,但他们始终坚信,这个项目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只要能够成功破解资金和手续的瓶颈,就一定能够重获新生。
转折:1.6亿元投资带来重生曙光
转机终于在2025年初出现了。经过多轮市场化的招募,一家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被项目的潜在价值和办案团队的诚意所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投入1.6亿元共益债资金,专项用于项目的续建。马勇回忆道:“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团队都激动不已。”这1.6亿元的投资,就像一场及时雨,意味着项目复工有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职工安置和债权人清偿都有了可靠的着落。
资金到位后,施工现场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寂静,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仿佛是在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命力。
成效:多方共赢激活区域经济
随着重整计划获得法院批准,鑫某公司开启了复工复建的积极筹备,这起复杂的破产重整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受理到批准再到项目复工复建,仅仅用时11个月,创造了同类案件处理速度的新纪录。
马勇感慨道:“现在每次路过项目现场,看到日渐成形的建筑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都感到特别欣慰。”这个案例的成功,意义非凡。它不仅妥善解决了职工安置问题,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更让这片核心地块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对于城市形象来说,更是一次巨大的增益。
续建后的项目将完美融入国贸-朝青商圈的发展脉络,显著提升区域的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个案例为类似困境企业的重整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充分展现了司法在护航城市更新、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担当与作为。
从无人问津的烂尾楼到备受期待的黄金资产,从106亿元债务的重压到多方共赢的重生,鑫某公司的重整之路,无疑是司法护航困境企业化解风险、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正在司法阳光的温暖照耀下,迎来属于自己的崭新新生。它就像一颗被重新打磨的宝石,在城市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
原文链接: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757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