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法律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律常识

“太有价值了,针对性很强!我们正在根据司法建议研究落实举措……”

时间:2024-08-05 文章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

  日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接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河北监管局、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等部门反馈:“你们的司法建议对我们很重要,我们正逐项核实落实和压实责任。”

  这事要从三年前说起。三年前,聂晶在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挂职锻炼并担任审判员期间,办理过一起金融商事案件。小李从银行贷款3万元,却在借款期间丢了工作,又赶上家人住院,到期无法还款,被银行起诉。小李在法庭上陈述了自己的困境,申请列个还款计划,争取半年凑齐还款,并恳请银行能视情减些利息。

  “小李的请求有合理性。”办案法官聂晶尽力调解。

  但银行的代理律师却严词拒绝:“不接受调解,必须按合同办事。”

  聂晶发现,这样的案子真不少。她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端倪:银行支行没有减免利息和延期收款的权限,要接受调解,需向上级请示,这个程序给他们增加很多麻烦。

  因此,即使调解对当事人双方都有利,银行一方却不接受。

  尽管聂晶费了很大劲调解了这个案子,但是大量类似案件引发的社会问题,让她思绪难平。

  挂职结束后,聂晶回到河北高院民二庭,在协助法官办案的过程中,她对全省发生的类案十分关注。她发现近年来金融纠纷案件数量翻倍增长,信用卡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尤其突出,这类案件涉及的群体有很多是年轻人,他们对风险的预估不足,工作流动性大,而且败诉失信对他们影响很大。

  “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案件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聂晶和同事们注意到,诸多案件体现出一些金融监管部门存在监管“死角”,一些金融机构自身也存在管控不严的问题。他们在审判中形成共识: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监管、事先防范,是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纠纷的治本之道。

  “可是,法院怎么去解决金融监管部门的问题呢?”

  202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二号司法建议”让聂晶和同事们为之一振:原来可以这样做!

  “二号司法建议”有针对性地建议这些金融监管部门合力解决问题,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

  有了这把“尚方宝剑”,河北高院也赶紧行动了起来,聂晶被安排到司法建议的制定团队,调研范围扩展到问题突出的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票据纠纷、保险合同纠纷等。

  她被“委以重任”,成为这次大调研任务中的执笔人。

  “这正是我们亟须做的事啊!”聂晶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翻案例、捋数据,到中基层法院走访,深入、广泛地跟各中基层法院交流,收集上来的材料有十几万字。她熬了十几个晚上,综合梳理了近1.8万字的金融审判调研报告,司法建议初稿渐渐成形。

  这份司法建议根据河北审判工作实际,提出了规范金融机构借贷审核程序、提高风险防控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具体意见,特别提出“建议通过自行催收与借款人协商放宽还款期限、优化还款方式,为逾期还款行为设定合理缓冲期”“建议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金融机构简化内部请示及销账程序,加强适用调解方式”。

  2023年12月28日,司法建议摆在全省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座谈会上,十几家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斟酌商讨。

  不久,河北高院关于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的司法建议书正式发出。

  “太有价值了,针对性很强!我们局(行)领导高度重视,我们正在根据司法建议研究落实举措……”三家省级金融监管部门很快作出反应。

  司法建议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认同,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淑芬评价说,河北高院的司法建议切中要害,法院能动履职、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旨在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发生,希望相关部门都能够行动起来,预防减少矛盾纠纷,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39/2024-08/03/content_127395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免责声明 |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律时评网 w.fl-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29985号-1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