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法律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律常识

为了“破案”,法官组团复刻“现场”!

时间:2024-07-30 文章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

  “法院组织现场鉴定后,我们第一时间根据专家建议及相关数据对模具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拿到的赔偿款也投入到自动化改造升级中,推动了公司的转型升级。”

  近日,广东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法官陈雅敏对某汽车模具公司进行案后回访时,该公司负责人对案件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市场对于汽车配件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推动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生变革。

  一个案子,涉及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商转型升级,在无行业标准、样本参照情况下,如何破解鉴定难题,规范新能源汽车零件制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铸件瑕疵引纠纷

  某汽车模具公司是汽车零部件制造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多家新能源车企的供应商。

  为适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生产趋势,推动模具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慧化生产体系改造升级,模具公司向某机械设备公司定制了一批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模具的铸件,双方于2021年4月签订了购销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纠纷发生了。

  “汽车铸件都已交付使用,但模具公司至今还拖欠我们几百万货款!”机械公司很是生气。

  “铸件确实收到了,但加工过程中我们发现铸件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为此付出更多加工成本,一些成品达不到合格标准还导致了更大损失。”模具公司道出了拒付的理由。

  双方协商不成,2021年11月,机械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模具公司支付货款400余万元。模具公司也提起反诉,要求对方赔偿因铸件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80余万元。

  损失鉴定成难题

  “你们要是认为铸件质量不行,应该联系我们更换或退货,而不是继续加工,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机械公司对模具公司的处理方式表示不满。

  “说得简单!铸件瑕疵肉眼发现不了,得在加工打磨过程中才能发现。”模具公司反驳道。

  双方各有说辞,实际损失该如何确认?法官深入研究铸件图纸、铸件加工工序、压铸模具技术规范等资料,在模具公司申请下,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损失进行专业评估。

  然而,鉴定并未想象中顺利。鉴定机构反映,铸件成本费用虽可依照单据进行核算,但铸件加工过程中导致的损失却无法确定。

  

  

  

  

  随后,法官找到相关行业专家,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专家们一致表示,因目前缺少新型汽车模具加工制造的实践样本和行业技术标准,暂无办法对模具质量问题成因及其损失进行认定。

  一方面,机械公司交付的铸件已被加工成模具,铸件原来存在的质量瑕疵无法鉴定;另一方面,在无行业标准、无法启动司法鉴定的情况下,由铸件质量瑕疵导致的加工损失也难以确定。

  简单按照举证责任分配定责,不利于纠纷化解,案件审理卡在了“如何鉴定”这一关,僵局如何破?

  还原场景破难题

  “铸件瑕疵必须在加工打磨过程中才能发现。”正当法官一筹莫展之际,模具公司负责人的一句话给了她启发。

  如果重现加工场景,是否就能确定这批铸件有无瑕疵?

  得知模具公司还存有少量未加工铸件,2022年3月4日,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及行业专家来到模具公司的工厂车间,用机械公司提供的铸件,以模具公司的加工生产工艺,开展了一场“别样的鉴定”。

  

  

  

  

  这次“鉴定”现场,一线生产工人讲解了铸件加工工艺、加工流程,并当场演示验货、组织试生产,还原了铸件从验货到加工成模具的整个过程。

  法官及行业专家对每个环节作了认真观察与记录,对照铸件图纸,初步认定铸件外观平整,铸件的形状、重量基本符合图纸要求,但在工人将铸件切割后,发现部分铸件存在缩孔、砂眼、裂痕等情况,与加工打磨出来的孔位、线条呈现不同效果,再结合模具公司加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第一手照片,可以认定类似形态的缩孔、砂眼是铸件铸造缺陷,而非后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损伤。

  

  

  

  

  最终,综合考虑加工行业惯例、合同条款约定以及双方对铸件问题的处理记录等因素,行业专家认定铸件质量存在一定瑕疵。

  在直观明了的“鉴定”面前,机械公司也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看来,我们供货的铸件确实存在一定瑕疵。”

  专家们还就使用何种技术加工可避免出现裂缝给模具公司提供了可行性建议,规避后续生产风险。

  随后,法官趁热打铁,促成双方就案涉铸件质量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确认部分铸件存在变形、砂眼、缺料等情况,模具公司也主动撤回了对铸件质量鉴定的申请。

  同行询价定损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加工有质量瑕疵的铸件所导致的损失又该如何计算呢?”新难题又摆在法官面前。

  模具公司主张80余万元,并提供了费用清单。

  “你们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往更高的金额进行计算了。”机械公司对此不予认可,并主张加工损失金额只有12万余元。

  既然双方对损失数额存在争议,那不妨各自多找几家公司咨询意见,再综合评判。法官遂建议由双方各自选定几家第三方模具生产厂家,对案涉争议模具的图纸进行成价。

  

  

  

  经参考所有第三方报价,综合考虑模具加工修复程序必要性、质量问题占比,铸件生产、人工、管理等成本分摊因素,最终法院认定因铸件质量问题导致的加工损失为50万元。

  今年2月,法院作出判决,模具公司向机械公司支付货款400余万元,机械公司赔偿模具公司因产品质量瑕疵造成的加工损失50万元。4月,两家公司均已主动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付款、赔偿责任。

  面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司法鉴定问题,花都法院采用场景还原、专家咨询、同行询价等方式,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助力新能源汽车供应商转型升级,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法院力量。今年1-6月,该院成功调解涉企纠纷413件,涉案标的1.72亿元,依法修复74家按期履责企业的信用评价,帮助22家企业恢复经营,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55/2024-07/29/content_1273871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免责声明 |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律时评网 w.fl-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29985号-1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