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法律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律科普

云南“最美政法干警”候选人丨刘丽萍:深山里的“法治密蒙花”

时间:2025-11-21 文章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近日,云南法院系统8人入围2025年度云南“最美政法干警”候选人名单,他们身处司法工作一线,用实干与担当践行司法为民,以司法智慧与温度点亮法治光芒。

  

  刘丽萍,女,汉族,1984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曲靖市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19年来,刘丽萍用坚韧的法治根系守护一方水土。她探索建立了“固定+灵活”的“一月一巡回”工作机制,带领干警每月固定到三个边远乡镇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把国徽扛进田间地头,将庭审开到农家院落,真正做到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如“密蒙花”般扎根山野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丹凤法庭是师宗县法院派出法庭中服务半径最大的法庭,辖区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有49个村(居)委会、439个自然村,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山高路险、村落分散。

  2022年,刘丽萍到丹凤法庭工作后发现辖区司法资源不足且分散,加上山区交通不便,开展法庭工作十分被动。面对困难,刘丽萍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她提出了破局之策:充分整合法庭已有审判资源设立巡回审判点、诉调对接服务站,让当事人不必跨乡奔波就可诉讼有门,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费用。刘丽萍带领干警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每月固定到三个边远乡镇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探索建立了“固定”+“灵活”的“一月一巡回”工作机制,把国徽扛进田间地头,将庭审“搬”到农家院落,真正做到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老张,我们是第4次到你家了,我们没有判决你和老伴离婚,判决书我念给你听……”2024年12月17日下午,在一个村庄场院,刘丽萍和同事正在送达一起婚姻案件的法律文书。

  54岁的老张儿女双全,还有一个5岁的小孙子。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却因为脾气暴躁且懒惰,导致50多岁的老伴离家打工,最终提出离婚诉请。受理案件后,刘丽萍上门找到老张耐心细致地劝解,但老张觉得这是他自己的家事,旁人管不着。眼看劝解无果,刘丽萍和同事没有放弃,一方面一次又一次上门与老张谈心,另一方面找到老张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刘丽萍和同事的努力,老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要好好与老伴过日子。“你和你妻子的矛盾不大,我们也多次与你老伴沟通、做工作,虽然法院判决不予离婚,但你们之间的疙瘩关键还是要靠你们自己解。”刘丽萍反复叮嘱老张。

  寒来暑往,周而复始,刘丽萍带着她的团队始终奔走在山间小道,她所在的丹凤法庭每年巡回办案率达95%以上,全庭办案3000余件,刘丽萍个人办结1000余件,调解成功数百件。

  

  

  如“密蒙花”般温暖人心解忧纾困传真情

  如今,刘丽萍更加坚信“一月一巡回”的路子走对了。她说:“法官走的路越多越远,离群众的心就越亲越近。”

  刘丽萍在一次次走村串户中发现,辖区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欠缺是纠纷频发的根源。想要实质解纷,就要用好普法这一剂如同“密蒙花”般能够清肝明目的良药。在工作中,刘丽萍和同事们的背包里除了有案卷材料、调解协议书,还有自己编纂的普法宣传册。他们结合办理案件类型和辖区群众法治需求,让每一次巡回审判、每一次法律文书送达、每一次以案释法都成为群众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信仰的“课堂”。

  得益于他们的普法宣传,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显著提升。村民毕大爷正是受此影响,才于2024年鼓起勇气到法院起诉其侄女欠钱不还。原来,2019年毕大爷将自己多年攒下的养老钱借给侄女阿梅,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也没有写下欠条,阿梅带着钱离开了家乡。自此之后,毕大爷几乎再也没见过阿梅。眼瞅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毕大爷担心自己的钱没法要回来。情急之下,毕大爷想起法院的法官到村里进行普法宣传时说过“欠钱的事可以找法官”。于是,毕大爷将一纸诉状递到了师宗县法院。刘丽萍了解该案件详情后,和同事来到毕大爷家。毕大爷看到眼前身穿制服的人,惊讶地问:“你们真的是法官吗?”刘丽萍笑着告诉毕大爷:“我们已经联系到阿梅,她承诺尽快还钱。”诧异间,毕大爷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既欣喜又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会来我们这山沟沟,对我的事那么上心。”

  一周后,刘丽萍和同事给毕大爷送来案款。毕大爷数了数钱,高兴地说:“我终于拿到钱了,养老就靠这些钱了,谢谢你们。”

  刘丽萍和同事离开毕大爷家时,他指着自家房前栽种的瓜果蔬菜,坚持让刘丽萍和同事带一些回去。刘丽萍见状婉拒了毕大爷的一番好意,带领同事继续踏上新的工作征程。

  

  

  如“密蒙花”般联结共生织就治理同心网

  “化解矛盾不能只靠判决书,更要以司法服务实现定分止争,护航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刘丽萍带领同事以“法庭进村社、法官进网格”为抓手,与辖区治保调解主任及村社干部座谈,并指导开展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激活基层自治内生动力。

  刘丽萍牵头建立“1+2+N”联动联调机制,以法庭为主导,联合当地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吸纳有威望的长者等组建调解队伍,推动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4年4月的一天,受雇于小丁的小甲在拆除围墙时不慎被倒塌的围墙砸中,经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双方都报了警。小甲亲属认为小甲受雇于小丁,在工作时发生了意外,小丁要承担法律责任。小丁则认为小甲是由于施工时不注意安全才导致被围墙砸中,自己不用承担责任。当地派出所接警研判后,立即启动“1+2+N”联动联调机制,及时与丹凤法庭、司法所联系共同处理案件。了解到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后,丹凤法庭法官分别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释法析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该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据统计,在“1+2+N”联动联调机制加持下,丹凤法庭已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

  

  

  如“密蒙花”般坚韧不拔淬炼初心使命

  “作为党员法官,必须把讲政治落实到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这是刘丽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刘丽萍于2006年大学毕业后,怀揣法治梦想进入师宗县法院工作。经过多岗位的历练,她深刻认识到:司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与“魂”。在少年庭工作期间,她用法治温度照亮迷途少年的归航之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她多月连轴转,有力震慑恶势力,促推群众安全感提升;在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期间,她当好“质检员”,规范引导提升案件质量。

  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从书记员到法官再到庭长,在师宗县法院工作的19年间,刘丽萍秉持“司法为民”初心,以脚步丈量乡土,用耐心化解纠纷。她手持法槌,以专业与温情守护公平正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色,她用忠诚担当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柔肩担起正义天平,以智慧破解司法难题,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官”。

  “以百姓心为己心,以百姓事为己事。” 刘丽萍就像那绽放在大山深处的“密蒙花”,不慕繁华、不惧风雨,于平凡处默默坚守,于细微处倾注深情,用坚韧的根系守护一方水土,用灿烂的花朵点亮法治之光。

  

  来源:“云南政法”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813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免责声明 |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律时评网 w.fl-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29985号-1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