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多重搜索”破僵局 倾力调解化纠纷
时间:2025-11-19 文章来源: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安徽法院网讯 近日,在铜官区法院的调解室内,被告李某在签署完调解协议后,由衷地向承办法官表达了感谢。这起原本因被告“下落不明”而陷入僵局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这起民事纠纷中原告张某与李某原是同事关系,2013年,李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向张某借款。借款期间被告李某归还部分借款后,就处于失联的状态。原告张某多次联系未果,无奈诉至铜官区法院。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送达工作却首先遇到了“拦路虎”——起诉状、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因“原址查无此人”被退回,原告提供的被告手机号也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面对困境,承办法官并未机械地直接采用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周期长,且被告很可能因未实际参与诉讼而心生抵触,不利于矛盾化解,即便判决了,执行也会是难题。法官通过关联案件查询,发现李某在十几年前本市其他法院有一起作为原告的案件,经过多方沟通,终于联系上了李某,刚接通电话李某充满警惕和抵触,甚至想挂断电话。在法官耐心地释法明理下被告李某表示愿意到法院和原告张某面对面的调解。调解当天,李某面露愧疚,诚恳地向原告张某道出自己这十几年的困境并诚恳地表达了歉意,张某对李某的难处也表示理解,法官抓住时机,提出了调解分期付款的调解方案并促成了双方当事人的和解。 这一刻,一桩十几年的债务纠纷,在法官的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地句号。
原文链接:http://ahfy.ah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782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