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辽中区人民法院镇郊人民法庭:看新貌,更见为民心
时间:2025-11-14 文章来源: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五级人大代表视察法庭新址
——看新貌,更见为民心
深秋的阳光洒在沈阳市辽中区人民法院镇郊人民法庭的新址上,日前,五级人大代表一行13人走进这个启用了半年多的新法庭,视察法庭工作,见证辽宁法院持续夯实基层基础的生动实践。
辽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立民告诉记者,过去镇郊法庭没有独立办公场所,现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科学分区的诉讼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多功能诉讼服务自助终端整齐排列,提供网上立案、案件查询、文书打印等“一站式”服务。柜台上纸质版“两状”示范文本整齐摆放,填写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电子模板,省心又便捷。从硬件设施到功能设计,处处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巧思。
活动中,人大代表先后参观了镇郊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审判法庭、代表委员联络室、党建活动室等功能区域,通过“实地视察+现场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布局规划以及便民服务设施配置等情况。代表们在参观过程中不时驻足询问,就优化诉讼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做实定分止争等方面与法庭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为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如今,镇郊法庭的“硬件”撑起更为便民高效的空间,“软件”让司法为民真正“活”了起来。
“感谢你们和银行沟通让我延期还款,现在经营情况很平稳,年底我攒够钱就把贷款还上,不辜负银行和法院对我的信任!”辖区六间房镇玫瑰种植户郑大哥在法庭10月下旬进行的回访中难掩激动地说。
玫瑰花是六间房镇的特色产业,郑大哥的玫瑰大棚年收入可达10万元,日子本应红火,可半年前他却因经营压力犯了难。
“我一直按时还款,可这几年经营情况确实不好,能不能给我点时间,我一定还上。”那天春雨淅沥,打湿了大棚的塑料膜,却没挡住镇郊法庭法官白新颖与法官助理、书记员、银行信贷人员组成的金融调解小队的脚步。
一进门,他们就看到郑大哥紧锁的眉头,听到他这番诚恳的话,白新颖当即与银行信贷员协商,最终为郑大哥争取到还款展期,让他能安心经营渡过难关。
镇郊法庭管辖蒲西街道、蒲东街道、城郊街道、六间房镇、养士堡镇5个街道(镇)的一审民事案件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其中民事案件中的金融纠纷多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借款人往往是像郑大哥这样的当地农户、养殖户、自主创业者或购房者,他们的诉求不大,却连着最实在的民生。
“我们这里金融案子的标的额虽然不大,但哪怕几千几万,对老百姓来说都至关重要。”镇郊法庭副庭长田思穹用最朴实的言语讲述着办案心得,“谁也不想逾期,和银行协商展期后,缓口气就还上了。金融机构能回款,借款人也能安心工作生活,让‘两难’变‘双赢’。”
为将金融纠纷化解在源头,今年以来,镇郊法庭创新工作机制,专门设立“金融服务站”:法官团队主动走进金融机构现场办公,先后4次组织金融机构与借款人面对面座谈,围坐一起说政策、讲条款、论风险、促履行。截至目前,法庭已累计成功化解金融纠纷23件,既帮助金融机构回款,又让借款人避免诉讼风险,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从宽敞明亮的崭新法庭,到玫瑰大棚里的一场“春雨”,再到金融服务站里的促膝长谈,镇郊法庭用“硬件”的坚实与“软件”的温暖,将司法为民的初心写在了每一个为民解忧的细节里。
下一步,辽中法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多渠道、多维度倾听代表声音,积极改进工作,提升审判质效,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原文链接:http://ln.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724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