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法律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视角

西青法院审结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 【今晚报】微信朋友圈骂人也是违法

时间:2024-11-16 文章来源: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分享生活,表达情绪,微信朋友圈常被认为是个人的“专属地盘”。可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即使在朋友圈里也不能“想说啥说啥”。近日,西青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发生在微信朋友圈的名誉权纠纷案件。

  小颜(化名)和小丽(化名)是认识十多年的好友,且从事同一行业。因失恋和工作原因,小丽对小颜产生怨恨,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所在的微信群中,发布侮辱、诋毁小颜的信息,指责小颜插足他人感情。小丽的微信好友中有大量本地同一行业人员,此外,小丽还通过微信私聊方式向双方多名共同好友散布,并向小颜母亲单独发送相关微信。小颜认为,小丽的行为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已经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因此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小丽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法院认为,小丽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送文字信息,对小颜的品德、声望、信用等发表了带有侮辱性质的个人评价,给小颜的名誉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小颜的精神困扰,其行为已经侵害了小颜的名誉权。法院判决小丽在微信朋友圈向小颜赔礼道歉,综合小丽的过错程度、涉案言论的传播范围、小颜的社会评价遭受的影响等因素,对小颜主张的1000元损失予以支持。

  法官提醒,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为大众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诽谤或传播不实信息,一旦越过法律“红线”,造成他人权益损害,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空间,公众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共同维护法治、诚信、文明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空间。


原文链接:https://tjfy.t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1/id/81893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免责声明 |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律时评网 w.fl-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29985号-1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