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解纷”纾企困 “党建调解”护营商
时间:2025-11-21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法官没有一判了之,分期协议给了我们喘息空间。”
“不用进入诉讼程序就解决了欠款问题,省时又省心。”
近日,在桂平市人民法院木乐人民法庭,某超市拖欠12名供货商货款系列案调解成功后,原被告双方均难掩感激之情。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桂平法院“党建调解链”机制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系列纠纷的缘起并不复杂:某超市因经营周转问题向12名供货商采购货物后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多次协商无果后,供货商将超市及其总公司一同诉至木乐法庭,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欠款。
木乐法庭负责人、党员法官覃佳佳在阅卷时留意到,被告超市并非恶意拖欠,且明确表达了调解意愿。为最大限度降低纠纷对企业经营的影响,10月13日,法庭启动先行调解,依托“沐织和·融商乐”党建调解链机制推进协商调解。
覃佳佳带领党员调解团队制定方案,采用“背对背疏导+面对面协商”调解策略,引导双方建立合理预期。
“背对背疏导”阶段,调解团队向被告企业解析民法典中关于买卖合同付款义务的规定,阐明违约后果,并倾听企业困难,了解其资金回笼计划和还款能力;“面对面协商”时,引导供货商换位思考,理解超市短期内的资金周转压力,同时也促使超市正视供货商的回款需求,积极拿出诚意解决问题。
“调解要像中医看病,先‘望闻问切’找准症结再‘对症下药’。”覃佳佳表示,既要守住法律底线确保债权人权益,又要给企业留足发展空间。
经过三天的耐心沟通与反复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超市按约定时间节点分期支付货款,供货商给予一定的还款宽限期。这样,不仅保障12名供货商的货款回笼,为小微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为被告企业赢得了恢复正常经营的宝贵时间,更为双方后续恢复合作留下了空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而党建是激活司法服务的“红色引擎”。木乐镇作为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涉企纠纷化解直接关系产业链活力。为此,木乐法庭在桂平法院“党旗引领·法耀浔州”机关党建总品牌统筹下,打造“沐织和·融商乐”特色党建子品牌——“沐织和”取“司法如春雨沐泽纺织产业,织就和谐经营环境”之意,“融商乐”则凸显“党组织与商户、企业深度融合,助力商户安心经营、企业稳健发展”。
持续深化“党建+调解”模式,通过建强“党建调解链”,将党员力量、服务力量聚集在产业链上,推动司法服务下沉。
木乐法庭以品牌为纽带,将“党建链”与“产业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构建起“前端预防、中端调解、末端审判”的三端解纷司法服务链,精准对接企业法治需求,全方位守护辖区产业生态。
前端预防环节,由党员法官牵头组建“三端解纷党员先锋服务团队”,定期深入纺织服装企业、商超市场开展“法治体检”,针对合同签订、货款结算等高频风险点,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中端调解环节,“先锋调解室”的党员法官联合行业调解员组成专业团队,对涉纺织、商贸类纠纷实行“优先受理、快速调解”,以柔性方式化解矛盾;末端审判环节,为调解不成的复杂涉企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交由专业审判团队办理,确保纠纷不拖延、企业经营不“卡壳”。
数据见证成效:今年以来,木乐法庭受理涉企纠纷105件,受理数同比增速放缓,调撤率达72.38%,解决商业纠纷用时(不含诉执流转)压缩至约42天,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20%;通过财产保全措施与调解相结合,涉企案件当事人当庭履行标的额累计超130万元。
木乐法庭的产业党建服务模式,是桂平法院党建品牌矩阵的生动缩影。在“党旗引领·法耀浔州”总品牌引领下,各人民法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金田法庭聚焦“多元解纷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麻垌法庭探索“抓前端、治未病”纠纷预防新格局,形成了“一庭一品、百花齐放”的党建服务格局。
桂平法院将继续深化“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思路,持续优化党建品牌矩阵,让党组织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司法服务的“暖实力”,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动能。
原文链接:https://gxfy.gx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807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狱中寄来了感谢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