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说:安心八旬阿婆“泳”者之战
时间:2025-11-21 文章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又一个雨天静谧的午后,84岁的张阿婆如一尾银鲤轻盈入池,荡开的涟漪仿佛岁月的年轮,记录着她与水一生的情谊。水声、雨声、泳友们的喝彩声汇成午后交响。这是拿到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后,张阿婆回归泳池的第一天。这一刻,她很安心。退休后,游泳成了张阿婆强身健体的“良药”。“水里最自由,烦心事一泡就没了。”张阿婆神采奕奕,动作流畅如诗,这是她每天最快乐的时刻。然而这份快乐,一度被“年龄”二字阻断。2018年,张阿婆在当地一家健身房办了会员卡,此后在工作人员推销下,三次续费升级。最后一次续费时,工作人员只忙着介绍优惠,压根没提协议新增了“6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密密麻麻好多页,谁能想藏着这一条?”张阿婆回忆时满是无奈。2024年元旦刚过,张阿婆满怀期待畅想着她的“新年第一游”。前台却迟迟不肯交付更衣柜钥匙,“阿婆,您年纪太大,我们不能让您游了”。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她的热情。“卡还能用好些年呢,当初办卡怎么不说有年龄限制?”阿婆据理力争,但只得到“这是规定”的冰冷回应。波光粼粼的池水近在眼前,她却无法触及。“他们看不见我的能力,只看得见身份证上的数字。”这个一辈子热心公益、帮助他人的老人,第一次在自己的事情上,感到如此无力。张阿婆辗转于报社、行业协会等多处“找说法”,可每次都失望而归。转眼3个月过去,她翻看手机里游泳时的欢快身影,想起年轻时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畅快淋漓,心里不甘又难过:“难道人老了就只能窝在家吗?”儿女们急得团团转。想起新闻和社区普法讲座里提过的“适老诉讼”,他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法院。2024年5月,张阿婆的案子被分到了鹿城区法院法官于柱手中。“老人精神矍铄,腰板挺直,头发茂密,口齿清晰,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止十岁。”于柱回忆第一次见到张阿婆时的场景。第一次打官司,张阿婆心里直犯嘀咕:“法官会不会嫌我年纪大,事儿多?”可于柱的热心接待和耐心倾听让她渐渐安心。“健身房说这是规定。可我查遍法律,没一条规定80岁不能游泳。”张阿婆充满信心,“相反,体育法第五条还特别强调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法院组织开展调解,可健身房顾及经营风险不肯让步。眼看陷入僵局,于柱注意到张阿婆体检报告显示各项身体指标正常等关键证据,当机立断:开庭!“经营者的自主权不能突破法律底线,更不能以‘风险防控’为由剥夺消费者的平等权利。”最终,法院判决张阿婆胜诉。又是一年春节,张阿婆把对人民法院的满意,写在祝福短信的字里行间。判决生效后,健身房曾让张阿婆额外签订承诺书,于柱再次协调:“判决已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不能让阿婆多承担非法定的义务。”张阿婆担心未来再遇阻碍,于柱笑着说:“案子虽结,但只要你们有需要,我还会来协调。人民法官为人民服务,没有‘结案’的休止符。”这场诉讼激起的涟漪,正从一方泳池扩散至更广阔的社会“水面”。健身房换上了磨砂地砖,台阶变缓坡。鹿城区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称这场判决“为整个行业的服务标准化提供了权威的法律指引”。“会员卡能用到2031年,那时我就90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还要游!”张阿婆眼神熠熠生辉,水花在臂弯间欢快作响。那不仅是她个人维权胜利的回声,更是司法守护老年人权益的时代交响。(记者 陈雨人)故事背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五年来,人民法院涉老案件审判与适老司法服务提质增效,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提供了司法保障。最高法印发《关于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纳入审判执行总体工作中;通过与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形成老年人权益保障合力;通过制发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等,为涉老纠纷审理提供精准法律依据。五年来,最高法发布相关指导性案例1个,典型案例6批共40个,以案释法,引导社会关注。各级法院向老年人提供书写起诉状、上门立案、电话立案、无障碍诉讼设施等惠老便利,注重发挥审判对老年人身份利益、财产利益、人格利益、安全利益、情感利益等的全面保护效果。
原文链接: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820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河北安新示范文本助力物业纠纷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