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蕴含“大治理”
时间:2025-11-14 文章来源: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网 作者:佚名
“就为一墙之隔的空调机位,邻里竟要对簿公堂?”近日,在龙岩市新罗区东华社区,一场持续两年的空调机位纠纷在新罗法院东肖法庭村居法官的调解下圆满化解,也让“一村(居)一法官”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再次凸显。
2021年,廖某夫妇在某小区购置了一套位于楼栋边户的住房,陈某购入相邻的中间户。2023年装修期间,廖某夫妇拆除空调机位的分隔墙体,将空间纳入自家客厅使用。陈某与廖某夫妇多次沟通未果,物业公司出具的《装修违章行为整改通知单》也未起作用。
“我们没想着把关系闹僵,但权益总得要回来。”陈某的无奈,与廖某夫妇“早看清合同就不犯错”的懊悔,道出了纠纷根源。
原来,双方购房合同对机位归属约定不一,陈某的购房合同附件中明确载明“南面边户与中间户空调隔板为中间户使用”,房屋平面图也显示该机位仅设计通往陈某的住房。而廖某夫妇的合同中并无此项约定,双方由此对机位归属产生认知分歧。
僵局之下,村居法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介入调解,一方面,向廖某夫妇出示前案判决书、小区原始图纸等证据,释明擅自占用已构成侵权;另一方面,劝导陈某“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协商解决更利于维护长远和睦。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廖某一次性支付陈某2.2万元,这场“机位拉锯战”得以落幕。
这场纠纷的化解,也折射出转型期社区矛盾的新变化。东华社区地处龙岩高新区,下辖16个住宅小区,是当地从传统村居向城市社区转型的典型代表。村居法官在常态化走访中发现,随着居住形态改变,社区矛盾类型正从以往的宅基地、农田灌溉纠纷,转向空调机位等微小公共空间的权属争议。
“过去争地争水,现在矛盾集中在这些‘巴掌大’的地方。”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指着两户人家之间的空调机位感慨。这些不足2平方米的空间,看似不起眼,却直接关系到业主的装修规划和日常生活,极易成为邻里关系的“导火索”。
案件了结,治理未停。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新罗法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从落实前置告知、加强装修监管、搭建调解平台、开展普法宣传4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推动个案审理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光靠法院‘救火’不够,必须从源头‘防火’。”新罗法院与东华社区共同召开基层治理专题座谈会,建议将空调机位纠纷化解经验纳入居民公约,明确相关空间使用规范,并推动社区定期举办“邻里茶话会”,邀请纠纷当事人现身说法。
小区物业公司积极响应村居法官建议,优化工作方法。“今后在业主收房时,我们会主动讲解合同中的空间权属条款,装修期间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劝导违规行为。”物业负责人表示,还将通过业主群、公告栏等渠道推送典型案例,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这正是龙岩法院探索形成的“一促推五加强”工作模式的生动体现。通过做深做实“村居法官”工作,实现了从“法院单干”到“多元共治”的拓展,让司法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以“小机位”的妥善处置,书写“大治理”的民生答卷。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719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干戈化玉帛 和风润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