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丝路行·巴州丨以“八五”普法实践夯实治理根基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时间:2025-11-12 文章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法治的笔触在新疆大地徐徐铺展。从北疆“马背普法队”带着法条走遍草原,到南疆“普法大篷车”载着乡音为民解忧;从天山脚下“法治讲堂”开讲惠民政策,到戈壁绿洲“指尖普法”传递法治温度。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地落实,将法治种子播撒进全疆每一寸土地,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理念深植各族人民心中。即日起,“‘八五’普法丝路行”专栏将全方位展示新疆法治建设累累硕果。
以“八五”普法实践夯实治理根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新疆巴州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坚持以法治现代化赋能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将普法宣传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立足多民族聚居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法治教育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五年来,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社会法治观念显著增强,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机制不断完善,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巴州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有效巩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构建高效普法新格局
始终将普法工作作为法治建设基础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巴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30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解决多项重大难题;严格落实“双牵头”责任,州、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构建起权责清晰、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州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多次听取专项报告、开展调研检查,提出审议意见,推动“八五”普法规划高质量实施;制定印发“八五”普法规划,明确54个重点部门、302项普法责任清单,创新建立清单管理、提示提醒、工作台账、定期通报“四项制度”,实现普法责任具体化、制度化;出台履职评议、领导干部学法清单等配套文件,将普法成效纳入年度法治建设考核,推动普法工作由“软任务”转变为“硬指标”。
保障机制持续完善,守法普法协调小组高效运转,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机制不断健全。五年来,组织州级跨部门联合普法行动28次,打造“宪法宣传周”等品牌活动,累计投入普法专项经费超5000万元,配备专职普法人员185名,组建州、县、乡三级讲师团32个,发展普法志愿者队伍125支、注册人数超5.1万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法力量体系。
聚焦重点深化内容法治宣传深入人心
巴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全民普法,并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主体班次和干部网络教育核心内容,编译印发蒙、维、汉三语《纲要》读本8万余册。五年来,州、县两级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3930次,覆盖1.96万人次;州党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坚持会前学法99次,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决策能力。
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系列宣传,累计举办宪法宣誓、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5100余场,发放宪法读本及宣传资料10万余份,全州中小学校“宪法晨读”参与率达95%以上,新任命领导干部宪法宣誓实现100%覆盖,宪法权威日益深入人心。
扎实推进民法典普及。以“民法典进万家”为载体,组织法官、检察官等成立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5100余场,发放普法资料150万份。创新开展“以案释典”“法官赶巴扎”“民法典与红枣种植户”等特色活动,推出通俗读物和“微课堂”,使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围绕中心工作,精准开展主题普法。在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团结四大领域持续发力:“法治教育基层行”覆盖68万人次;推进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进企业3200余次,建成9个园区法律服务站;针对教育、医疗、欠薪等民生热点强化普法,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达92%;将民族区域自治法融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创建46个法治示范单位,夯实依法治疆社会基础。
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法治素养整体提升
抓牢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巴州将法治学习纳入州、县党委中心组年度计划,每年不少于3次专题学法,固化政府常务会议及部门办公会议“会前学法”机制。依托“法宣在线”“新疆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公职人员年度学法考法参考率、合格率均超98%。开展“法治讲堂·逢九必讲”60余期,培训29.34万人次;实施任前考法101场、2490人次,组织1.3万余名干部进行宪法宣誓1700余次。全面推行年度述法制度,将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干部考核晋升核心依据,州、县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全覆盖,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达100%。
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显著。严格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现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法治副校长“五个100%”落实。全州538名法治副校长覆盖所有中小学校,年均入校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不少于4次。五年来累计开展活动8324场,覆盖90.76万人次。创新推出标准化模拟法庭脚本、法治课件,打造“模拟法庭大赛”“学宪法讲宪法”等品牌,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下降,形成特色鲜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巴州样板。
基层群众法治意识稳步提高。依托州、县、乡三级培训体系,聚焦土地、婚姻、劳务等高发纠纷,常态化开展“法律明白人”实战培训。创新“精准滴灌”普法模式,针对牧民转场规律组建“马背普法小分队”,利用“农牧民夜校”、村民集会等场景宣讲宪法、民法典及宗教法规。深化“访惠聚”工作队、村居法律顾问作用,通过现场答疑、以案释法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法治精神直抵基层末梢。
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法治文化浸润人心
巴州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有机整合楼兰文化、红色达西等历史资源,建成覆盖州、县、乡三级的法治文化阵地1321个,打造库尔勒“天鹅河法治景观带”、若羌“楼兰法治小镇”等特色地标。在巴州二中首创“校园法律诊所+VR体验舱+数字化图书馆”三维教育体系,通过律师驻点、场景实训、AI赋能构建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闭环。
普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作音乐剧《阳光法庭》《普法好来宝》,编排主题歌舞《法治花儿处处开》,利用乡村大舞台、百日文化广场等平台,举办法治书画摄影展、微视频征集、法治故事汇等活动。“法治春风润巴州”巡演200余场,惠及群众超50万人次,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红色法治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加强对马兰基地、十八团渠纪念碑等红色遗迹的保护修缮,整理编写《马兰精神中的法治光芒》《十八团渠建设中的纪律与奉献》等故事集,并纳入干部培训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追寻红色法治足迹”主题活动,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智慧普法矩阵加速构建。依托“法治巴州”等公众号集群,年均服务群众超60万人次。针对多民族语言需求,专业团队累计译制汉、蒙、维三语核心法规及解读2.3万余条,年均多语种推送阅读量突破130万人次。打造“八五普法云展馆”平台,集成八县一市代表性司法案例,自8月2日上线以来,覆盖用户68.5万人,发布权威解读及典型案例265篇,总访问量突破16万人次,构建起全域覆盖、云端共享的法治宣传新阵地。
夯实基层探索新路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巴州大力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依托三级联训机制,聚焦基层高频法律需求,推行“集中授课+案例解析+模拟调解+旁听庭审”实训模式。全州制作1350个公示牌,公开297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和3697名“法律明白人”服务信息,实现594个村(社区)全覆盖。建成6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30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乡村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日益完善。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三调联动”多元解纷格局。全州96个乡镇(街道)、590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00%规范化覆盖,建立41个行业性调委会、71个金牌调解室及65个驻所调解室,形成分层过滤、高效化解的调解网络。创新“法官工作室+”诉源治理模式,强化司法对调解的引领支撑。五年来,各级调解组织年均化解纠纷超3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9.7%,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基层法治服务保障持续强化。依托49名专业法律人才组成的“八五”普法讲师团、“马背宣讲队”等26支宣讲队和223支小分队,开展流动式、巡回式宣讲。组建由300名出租车司机、150名外卖员、150名快递员构成的新业态普法志愿者服务队,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百米”,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服务。
立足新征程,巴州将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系统谋划“九五”普法工作。未来将深度融合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区域发展实际,进一步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协同创新,强化数字赋能与文化浸润,构建全域覆盖、精准高效、群众认可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持续聚焦领导干部、青少年、基层群众等重点群体,深化“法治巴州”品牌建设,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巴州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sft.xinjiang.gov.cn/xjsft/dffz/202511/f0f47092e92641529aea10bd6fb014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